咱厝大学生推广家乡传统文化 利用AR海报让南音动起来
通过移动设备可以欣赏到动态的咱厝海报
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南音,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大学动起地位。在泉州古城润物无声孵化计划回顾展里,生推一幅幅能“动”的乡传南音AR(虚拟现实)海报吸引了来往的游客驻足停留,这些海报由泉籍大学生潘丹滢应用可互动新媒体技术制作。统文她表示,化利R海此举是报让为了向年轻群体传递南音文化,希望借助科技让更多的南音人了解并爱上南音。
注入科技感 增加南音亲切度
今年22岁的咱厝潘丹滢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专业。她告诉记者,大学动起作为在北京上大学的生推闽南人,虽然离家千里,乡传但她今年年初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首先选择了家乡的统文文化。她说,化利R海许多同龄人对南音并不是报让很熟悉,所以她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让人们能从不同的方式了解南音。海报上对南音及乐器的解释能达到科普的目的,让南音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以更加科技化的方式传递南音文化,增加人们对于南音的亲切度和探索的心理。
这组AR海报分为总海报、琵琶、拍板、二弦、洞箫、三弦共六幅,潘丹滢历经两个多月的构思和建模,对南音“上四管”乐队使用的乐器进行视觉化统一的再设计,赋予其更多的现代感,并基于ARTIVIVE平台,实现AR技术化。人们在移动设备中下载了ARTIVIVE软件,使用软件并将摄像头对准海报,就能在移动设备上看见动态的海报。
这组AR海报分为六幅
用互动媒体技术 传播家乡文化
潘丹滢将南音文化总结为“缘起—乐人—乐事—乐器”四个部分。南音AR海报主要由AR动态海报、音乐可视化视频、科普折页三部分组成,采用现代和传统结合的视觉方式,直接地让人们感受、了解南音以及背后的故事。演示时,海报中颇具设计感的双手拨动琴弦,乐器旁的水纹荡起涟漪,仿佛有南音在画面中静静流淌。
据介绍,AR海报的元素来源于泉州开元寺百柱殿与甘露戒坛斗拱上的“飞天”雕塑。为了增加人们对于南音的亲切度和探索心理,她节选了南音名曲《轻轻行》,对其进行可视化互动设计,作品围绕着“南音”似水的基调,强调南音缓慢、从容、中和之感。
毕业设计完成后,潘丹滢即将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她表示,希望通过这种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为南音跨地域传播贡献一份力量。(泉州晚报记者 李心雨 文/图)
(责任编辑:休闲)
- “湘超”永州赛区推出“相亲票”
- 还有油!德赫亚本赛季每90分钟扑出0.68球,高居五大联赛榜首
- “五线合一” 今后泉州市场监管投诉都打12315
- 托纳利:未来依然有可能重返意甲,加图索让我们重拾勇气
- 泉州警方公开缉捕15名逃犯 首名落网者在广东抓获
- 披上梅西10号战袍,成为皇马新“储备太子”的他,其实压力很大
- 晋江:两女谎报警情 被警方处以行政罚款处罚
- 邓弗里斯7次助攻德佩,追平荷兰队史为单一球员助攻记录
- C罗前队友选最佳球员:梅西是第一人!决赛击败C罗!
- 克里斯坦特:很高兴能重返意大利国家队,我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 谁将成为下一个巨星?荷兰足球星二代集体登场,承载父辈荣光
- 泉州中山路普查建档工作启动 750处骑楼将有“身份证”
- 重操旧业?法国队中场竞争太激烈 卡马文加或继续改踢左后卫
- 第三届中国(安溪)家居藤铁工艺文化博览会开幕